雅集



2018年首次雅集精彩回顾
又是一年岁末,霞影琴馆定期雅集的传统已经延续了十几年,上周刚结束了2018年首次雅集,虽天气寒冷但大家仍然热情高涨,或上台演奏或交流心得,三生堂内座无虚席,雅集一直延续至下午5点才在大家的依依不舍中结束。
还没听够的小伙伴们不要着急,下面带大家重温精彩瞬间。

上半场:小型音乐会
 
1.《阳关三叠》
琴歌
刘跃

 
2.《楚歌》
古琴独奏
徐忻阳

 
3.《春风》
古琴独奏
林若岚

 
4.《平沙落雁》
琴箫合奏
孙佳,徐海蓉

 
5.《龙翔操》
古琴独奏
张譞

 
6.《关雎》
琴歌
章怡雯

 
7.《潇湘水云》
古琴独奏
章怡青
 
上半场的音乐会暂时告一段落,演奏的七首曲子中《潇湘水云》为浙派代表性曲目,《关雎》是徐晓英先生打谱创作曲目之一,《阳关三叠》《平沙落雁》也是徐元白先生传谱,徐晓英先生整理而成,不管是唱腔还是吟猱,都具有独特的浙派风格。
 
微讲座:徐晓英先生的艺术风格探讨
 
 
主持人
陈茗

 
主讲人:陈文浩
浙江琴会常务理事
霞影琴馆理事
师从于徐晓英先生

 
上半场精彩的音乐会使大家对浙派古琴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在接下来的微讲座中也能更好地体会徐晓英先生的艺术风格。
 
陈文浩老师跟随徐晓英先生习琴,操缦二十余年,有很多心得和体会想和我们分享,这其中有对徐晓英老师的怀念、敬仰,更是觉得对先师风格的传承是一种责任。首先与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习琴经历,讲到了霞影琴馆如今的教材编写,包括琴曲学习顺序,都是从徐元白先生那一代开始,再经过徐晓英先生悉心整理,由浅入深,一脉传承下来的。
 
陈老师又说到,自古以来,琴乐是有品格的,在于琴师的人品和风格,这是相互映衬的。徐晓英先生的艺术风格,是一个宏大宽泛的课题,不能一言以蔽之,如果说提炼出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以琴育德,琴以传情”。它需要我们在学习古琴传承古琴过程中,不仅仅重技巧,更要重情。
 
浙派
小知识
 
古琴音乐具有十分旷达悠远的特点,它的吟猱绰注,时如人语,时如思绪,余韵绵长。每个流派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浙派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派别,就在于其吟猱绰注有浙地人独特的韵味,就如同戏曲的唱腔、本土的方言,这都是由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艺术审美所决定的。
 
陈文浩老师的分享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徐晓英先生的女儿,霞影琴馆副馆长,章怡雯老师,也上台来为我们讲述了她眼中的徐晓英先生艺术风格的成因。
 
 

章怡雯老师讲到,要成为一个琴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徐晓英先生之所以能有这样高的艺术造诣,首先得益于家学,她的父亲是三衢先贤徐映璞,从小琴棋书画、四书五经、吟诗作画,深受文学与艺术的长期浸润,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第二得益于师承,徐先生习琴十分勤学刻苦。徐先生是徐元白的入室弟子,又先后求学于张味真、查阜西、管平湖、溥雪斋、吴景略、张子谦等古琴大师,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和开阔的眼界。据她本人所记,为了和张子谦学生学习一首《龙翔操》,她专程数次往返沪杭之间,不断请益,长达半年之久。
 
第三,具备了专业的音乐素养。徐晓英先生曾先后供职于杭州歌舞团和杭州艺术学校。在杭州歌舞团期间,不仅演奏古琴,还在乐队中演奏琵琶、古筝、中阮等乐器,徐先生汲取了丰富的民族音乐养分,对音乐的本体形态有充分理解。
 
章怡雯老师还提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和前面陈文浩老师所讲的相互辉映,那就是琴要传情。这就首先需要对琴用情,徐晓英先生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数次被迫于古琴绝缘,但是她的心永在,她的指未停,至今留下了“裹布抚琴”的佳话,何尝不是“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境界?七十年代文革一结束,她就开始组织古琴活动,复兴浙派古琴艺术,成立霞影琴馆,将浙派古琴艺术传承下来。这是怎样的信念坚持!当属用情所致。她的琴声,正是体现了她的傲然风骨。
 



 
 
正是徐晓英先生的精神风骨,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霞影人。听完两位老师的分享,大家都感触良多,对未来的习琴生涯受益匪浅。
 
下半场:馆员学员演奏交流








 










 
 
台下听琴图










 
 
期待下期新春雅集再见
 
 
18年的首次雅集已经圆满结束了,十几年来,霞影琴馆定期雅集的传统从未改变,每一位学员馆员包括热爱古琴的各位,都是在这样不断的台上演奏、台下聆听中一点一滴成长起来的。
 
下期雅集将会在戊戌年的正月廿四举行,亲爱的朋友们,高山流水,知音在心,我们来年新春再见!